一、分子设计与结构特性

SiR-BCN 作为硅罗丹明(SiR)的功能化衍生物,其分子结构由三部分协同构成:

  1. SiR 荧光核心:近红外荧光团(λabs 652 nm,λfl 674 nm),具备 1.0×10⁵ mol⁻¹・cm⁻¹ 的高消光系数,光稳定性优异,适用于长时间活细胞成像;其光谱特性与 GFP/mCherry 荧光蛋白兼容,可通过 Cy5 滤光片组实现检测。
  2. BCN 反应基团:双环 [6.1.0] 壬炔(bicyclo [6.1.0] non-4-yne),为无铜点击化学的经典官能团,可与四嗪(tetrazine)或叠氮(azide)衍生物发生生物正交反应,形成稳定共价键。
  3. PEG 连接臂:介于荧光团与 BCN 之间的短链聚乙二醇,优化空间位阻效应,提升偶联反应效率。

二、无铜点击化学反应机制

SiR-BCN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介导的无铜点击反应:

三、生物医学应用场景

  1. 活细胞超分辨率成像
    凭借近红外荧光特性及光稳定性,SiR-BCN 适用于 STED(受激发射损耗)、SIM(结构光照明显微术)等超分辨率技术,实现纳米级分辨率的亚细胞结构观测(如《Nature Chemistry》2013 年文献验证的蛋白质动态追踪)。
  2. 生物分子标记与示踪
    • 蛋白质标记:通过基因编辑将四嗪 / 叠氮标签引入靶蛋白,结合 SiR-BCN 实现荧光偶联,用于膜蛋白动力学分析、信号通路研究;
    • 核酸 / 多肽标记:利用点击化学对寡核苷酸、肽段进行位点特异性荧光标记,适用于核酸杂交检测及多肽药物体内分布研究。
  3. 药物递送系统可视化
    标记纳米载体(如脂质体、聚合物胶束)后,借助近红外光的组织穿透性(600-900 nm 窗口),可在活体水平追踪药物递送路径及靶向效率。

四、技术参数与实验规范

参数类别具体指标
光学特性λabs 652 nm,λfl 674 nm,荧光寿命 3.2-3.8 ns,STED 耗尽波长 775 nm
分子性质分子量 779.0 g/mol,亲脂性适中,可溶于 DMSO、DMF 等有机溶剂
标记效率1 μM 浓度下,与四嗪衍生物反应半周期(t₁/₂)<5 min(pH 7.4,37℃)
储存条件冻干粉末 -20℃ 避光保存,母液(DMSO 配制)分装后 -80℃ 可稳定保存 6 个月

实验操作建议

五、科研应用价值与行业标准

SiR-BCN 的开发遵循生物正交化学与荧光探针设计的双重标准,其结构与《Nature Chemistry》2013 年报道的 SiR-SNAP 系列具有同源性,且与 SNAP-Cell® 647-SiR 等商业化产品等效。在机械生物学、化学生物学等领域,该探针已成为溶酶体膜张力检测、GPCR 动态追踪等研究的标准工具,其无铜点击特性为活体原位标记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
参考文献
[1] Lukinavičius G, et al. Nature Chemistry, 2013, 5:132-139.
(注:实验操作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)

更多资讯: